﹙一﹚ |
協助臨時安置問題:進行全倒戶及「帳棚戶」的訪調,瞭解其遭遇之經濟困難或土地問題,協尋外界支援,助其及早度過臨時安置之階段。 |
﹙二﹚ |
籌組農村重建志工團隊:社區人才是重建之主力,組織居民力量,成立工作隊、建立人才庫檔案。
|
﹙三﹚ |
協助成立社區重建推動委員會:已成立守城社區重建推動委員會和牛尾庄重建委員會,共同研擬推動各項重建計畫及工作。
|
﹙四﹚ |
社區協力:轉介外來資源與專業協助:有關社區重建之各項需求,以「專款專案」向民間或公部門協尋資源,直接授與社區使用。例如引介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和花旗銀行贊助守城社區「學習暨活動中心」。
|
﹙五﹚ |
社區照顧與環境衛生:工作站中庭舉辦安親班與課輔班、分擔婦女家務,加強婚姻、家庭、社區關係的維繫與和諧,避免因災情壓力產生的衝突。推動社區環境大掃除等。
|
﹙六﹚ |
舉辦民俗節慶活動、假日兒童歡樂營、青少年籃球活動等:恢復及強化民俗節慶及族群活動,並珍對青少年、兒童舉辦週末活動,協助走出震災陰影。
|
﹙七﹚ |
興建四庄文化館﹙Kahabu之家﹚、牛尾重建教室:分別位於守城社區及牛尾庄,由展望會捐贈籌建組合屋主體結構,全盟補助水電庭院施工及教室設備,已於八月完工,陸續進行重建座談、暑期兒童活動、國中課輔、母語班、成人美語、電腦班等。
|
﹙八﹚ |
文化資產搶救保存、籌設文史教育館、震災紀念室:有關家族收藏品、紀念物、老照片的搶救保存與解說建檔工作,籌設「眉溪族群文史館」與「震災紀念館」。
|
﹙九﹚ |
進行聚落史與震災經驗訪調紀錄:有關眉溪聚落文史與震災經驗的口述紀錄與出版計畫。 |
﹙十﹚ |
農村聚落規劃、爭取公共空間需求:由於農村地區不屬於「都市計畫區」,原欠缺公有地之公共空間規劃,需爭取重建之公共空間,例如圖書館、兒童樂園、老人館、青年活動廣場等空間及相關設施之規劃。
|
﹙十一﹚ |
建請政府擴建守城橋、規劃低人工化之眉溪公園、強調社區參與原則。
|
﹙十二﹚ |
籌建守城新活動中心與社區學園。 |
﹙十三﹚ |
建請修繕毀損之舊社區活動中心,規劃為社區休閒廣場與演藝廳。
|
﹙十四﹚ |
舉辦各項重建座談會、媽媽班、開辦各項課程、編寫鄉土教材。
|
﹙十五﹚ |
強化農產行銷推廣、推動農業休閒觀光計畫:結合產銷班,檢討產銷
系統之弊病,培訓行銷經理人才,並針對地方產業特色(花卉、茭白 筍、甘蔗),推動未來農村產業休閒觀光計畫。 |
﹙十六﹚ |
規劃Kahabu大道與鄉村花道、農產花卉展示廣場、推動社區環境綠
美化計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