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區史」的地方建構:族群、身體與創傷

--計畫背景及目的--


計畫主持人 傅大為教授
 

  上個世紀末台灣的921大地震,令我們震驚而感觸深刻,雖然作 science studies 的如我,對各種科學與醫學常多多注意,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地震在台灣如此的重要,921地震也震醒了我們普通的台灣夢。我們台灣人,以為「愛」這個島嶼、人民、關切她的自然生態,就好了,但是現在我瞭解到,我們還要「敬畏」這個島嶼,敬畏自然。這更提醒了我需要對台灣地震的自然史、社會史、地震學史等題目的注意,也許才能符合一個台灣島民\學者的「後921」之新定義吧。

  當然,我過去對於台灣地震史的研究,完全沒有。許多資料、網站與文章的收集,也是從去年秋天才開始,所以我當然無法在這個計畫中馬上就開始地震史的研究計畫,而是與暨南大學的黃美英老師合作,先從埔里的災區史開始做起。並且把去年來台灣的地震論述、地震後的「災區醫療」等問題結合起來思考,並從我比較熟悉的論述問題、醫療與身體、地方族群\口述歷史與權力關係等議題著手。因為黃美英在921之前就已在埔里作地方文史工作有年,921後又積極地在平埔族的眉溪四庄中作災後重建的工作,對於地震、災區、族群歷史文化等問題,我們也經常溝通討論,所以這個計畫,我特別請她作這個子計畫的共同主持人。

  就如同前面摘要所說的,這個計畫,目前有三方面的背景:一,災區中的地方史建構與族群關係,二,921後地震論述的興起及其與災區地方的互動,三,921後災難醫學的發展及其與「災區身體」的關係。它們也構成了本計畫三方面互相關連的進路。我現在就這三方面的背景略述如下。

  首先,就災區中的地方史建構與族群關係而言,我們的注意核心是位於埔里眉溪四庄的平埔族聚落。這個聚落,它一方面是埔里市漢人主流社會的邊緣,歷史上也是介於原住民與漢人間的「隘勇」與「番丁」的位置,另方面它們則是當地眉溪從霧社流經埔里盆地的入口。眉溪四庄的簡單聚落史(黃美英,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資料,1999),可以描述如下:

  百餘年前,中部平埔族群陸續移居埔里盆地,辛苦建立了家園與聚落,其中眉溪流域的四個村莊,即今日之「守城份」、「牛眠山」(屬牛眠里)、「大湳」(屬大湳里)、「蜈蚣崙」(屬蜈蚣里)四個主要聚落,俗稱「眉溪四庄番」。自清代至日治時代,由於其地理位置鄰近今日仁愛鄉之霧社群之原住民,四庄便成為歷代政權「理番政策」的重要邊塞位置,其中蜈蚣崙位於蜈蚣山下,乃埔里盆地最東端之村落,也是清代撫墾局之舊址。大湳和守城份位於眉溪南北兩岸,地當眉溪從霧社流經埔里盆地之入口,大湳社區鄰近台灣地理中心及虎頭山,腹地田地平坦廣闊,守城份緊鄰海拔二千公尺高的關刀大山與守城大山,此村莊亦因守護「大埔城」(今埔里街)而得名,山高水闊、地勢險要,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牛眠山聚落因位於牛眠山麓而得名,自清代即是巴宰族群大本營,附近的牛尾庄是後期人口擴增發展出來的小村落,此四庄早期的人口及家族來源亦多屬平埔族群的「隘勇」、「番丁」身份,至今四村居民仍自稱為「四庄番」,顯示其族群來源與生活方式仍有別於埔里市街的居民。此外,眉溪流水及四庄環繞的山勢,其自然景觀與村莊四周的田園景色,更是埔里鎮別具特色的地區。

  在這樣的歷史結構下,我們可以看到,埔里社會文化的生態,自然以市區的漢人文化為中心,但這個中心,也成為了台西漢人以觀光旅遊而進入東邊平埔與原住民文化圈的入口。反過來說,東方山區平埔與原住民的農產、手工藝、文化產品等,也是首先進入埔里市區集散,然後才緩緩流入西方廣大的漢人社會。雖然921地震使得埔里市區的「集散中心」位置有所動搖,但是,以官方為主的災後重建之「社會過程」,也正逐漸在「複製」災前的社會權力結構:一切賑災與重建,多少都以埔里市區為主,然後才旁及埔里鄉間的平埔聚落;當埔里市區已經在談重建的房屋貸款時,仁愛鄉的原住民還無法拿到空投的賑災糧食(參考:1027災區原住民聲音)。話說回來,我們知道,雖然921使得埔里鄉間的房屋損壞要比埔里城市區還大,921大地震多少已經使得埔里市區舊有的「集散中心」位置產生了動搖。而且更重要的是,今天台灣社會對原住民、平埔族等的關切與支持,已經遠遠超越了清代所建構日後埔里社會權力結構的歷史條件。所以,當災後重建的步調開始、各種經費與援助進入埔里社會的過程中,一些災區的工作團體等,已經把主要工作的重心轉到平埔族與原住民,企圖在災區重建的過程中,不再「複製或附和」過去的歷史建構,並企圖為打造一個更公平而有公義的埔里社會而努力。相關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黃美英(1999, 清大人社院921災後重建研討會議論文)。

  第二,我們討論一下921後台灣地震論述的興起及其在地方災區的意義。雖然台灣學院在九零年代已經有好些學術單位是從事「地震研究」的,但是地震的知識與意識,在一般大眾文化中極其貧乏,九零年代是台灣史、以及科普書籍在台灣風行的年代,但是無論台灣史、科普這兩類的書中,有關地震的書籍都極為稀少,即使有也是受95年日本阪神地震後的產物:如「台灣大地震」、「大地震將至」、「大地怒吼」、(「地震大解剖」則在921後出版)等,在921之前影響極微;我們更不清楚,台灣的地震學界,在921之前,對台灣大眾,有過甚麼喚起大家警覺意識的努力。地震之後,台灣地震學界則以地震學「目前尚無法預測」的說法,向台灣大眾致歉與解釋。另方面,台灣民眾才發現地震斷層到處都是,而過去平時都不知道,今天也不知道怎麼辦,甚至有地震專家,勸我們不必擔心斷層,「因為到處都是」云云。本計畫稱此類的說法為「地震論述」。它們顯示一種學院科學知識與「社會\自然」的關係,也顯示一種刻意提出的「天災」與「人禍」的分野。但是我們知道,現在在社會學所發展的「災難研究」,正是認為沒有「實然」的天災\人禍分野,幾乎所有這類的分野,都是一種社會建構 (Clarke & Short, 1993)。而前面我們提到的「地震尚無法預測」的說法,也是一種特殊的「科學與社會」關係下的產物,沒有它所宣稱的普遍知識的必然性可言。所以,在這樣的地震論述的發展下,學院知識與災區地方的關係,彼此互動的情況如何?這種論述,對前面第一點提及:透過「災後重建」的新努力,進而改變埔里社會的歷史結構的企圖,有何影響?這種論述,對於埔里災區的災民而言,如何與他們的「創傷」、他們的「身體」產生關連?這種論述,如何去重新定位災區的身體?(日本地震史的研究倒可以多參考,參考 [Clancey, 1999] or [Hirakawa, 1999])

  第三,我們也觀察到921後「災難醫學」的發展及其與「災區身體」的關係。與普通我們所研究的醫療史、醫療社會學不同,在災難時期以及災後的重建過程中,醫療與身體的關係、醫療與災區重建的關係,都是一個新而重要的議題。台灣中部921大地震後,整個大災區的醫療、衛生、居住等的問題與營造,都會是個長期、影響深遠的過程,是個新的地方歷史建構。就災區所受的心理創傷而言,普通西醫的精神、心理醫師在這時的效果似乎不大,反而是傳統的乩童、收驚婆等,據說受到廣泛的歡迎,此時其社會意義為何?台中榮總醫師群的投入埔里等處,依照其制式的風格,其效果似乎有限;但是同時埔里基督教會醫院,雖然也受地震的損害,其在民間及廣泛社會所受的支持與關切,卻有極高的社會聲望。這只是這些醫院平時的社會關係而已嗎?還是在災難時期的醫療,有其特殊性,與身體、家庭、社會的關係,都有待更進一步的探討。雖然我過去對於台灣醫療史中的身體、乃至「醫療與性別」等問題都有所探研(如傅大為,1999;成令方&傅大為,1999),但是「災難醫療」這方面的問題,透過921所顯示出來的重要性,卻在我過去的研究中沒有涉及。甚且,透過「災區身體」為研究場域,我們可以看到埔里社會中新的歷史建構、新的地震論述、新的醫療與衛生,如何進行、如何形構一個災後重建的長遠過程。

  當然,在這個「災難醫療」的領域中,我們也不能放過「災難與性別」這個重要的題材。對「災難身體」的描述、醫療、衛生、管理、傳染監控等,不是中性的,而必定是個性別化 gendered 的運作。這在我們研究的過程中,會把這個問題性,同時與「地震防治、地震災後重建」等問題性中的性別問題關連起來。

 

下面的網址,正是我們目前國科會計畫「網路與醫療」,在921之後陸續所收集到的關於「災難、醫療與性別」的各種相關網址 links,目前都整合進一個網站之中,方便相關人士的參考與查詢:

http://helios.fl.nthu.edu.tw/~twmed/Subjects_and_Issues/Medicine_of_Disaster/

(或點選http://vistaiwan.fl.nthu.edu.tw/~twmed/Subjects_and_Issues/Medicine_of_Disaster/)

簡略參考書目:

黃美英,1999/Nov., 清大人社院921災後重建研討會議論文:「921災難重建下『城鄉&族群差異』的反省及未來的工作」。

Gregory Clancey, 1999, "Japanese Science as Cultural Critique-'Japan's Earthquake Problem' in Meiji Seismology",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Sinpapore.

L.Clarke & J.Short,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Risk: Some Current Controversi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3, 19: 375-99.

Hideyuki Hirakawa, 1999, "Failure of Co-Production of Science, Policy and Nature: A Case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in Japan",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for the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Univ. of Arizona, USA.

尤幹•納甫(南投埔里議員),1999/10/27,1027災區原住民請李總統出來喝酒傾聽原住民聲音─暨紀念霧社事件69週年。

傅大為,1999/Dec.,東海大學間別千年研討會,「台灣近代(男性)婦產科的興起及其性\別政治」。

成令方&傅大為,1999/June,中研院史語所健與美研討會,「初論台灣泌尿科的男性身體觀」。

 
  • 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 通訊地址:埔里鎮守城二巷11號
  • 四庄文化館 電話:049-982140,傳真:049-420448
  • 牛尾重建教室 電話/傳真:049-933451
  • E-mail:hmying@ncnu.edu.tw
  • 網址:puli-village.org.tw (211.75.225.102)
埔里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PULI-VILLAGE.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