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簡介:
裡冷社區位於台中縣和平鄉的東南角,由東勢往谷關溫泉區必經之
地;海拔由600-1200公尺之間屬暖帶林,擁有八仙山林區豐富
的生態資源及泰雅文化。社區依山傍水,仍保有相當面積之自然及低度
開發地區,具有得天獨厚,多彩多姿,複雜而多樣性的森林、河川及農
業生態系,野生動植物及田野景觀資源非常豐富。
部落居民96%以泰雅族群居多,傳統務農居多,信奉唯一宗教教
派,亦是一單純的泰雅部落。我們可以從唐馬丹山與阿冷山兩山之縱谷
之登山步道走到山頂瞭望下去可看到附近的谷關大道院及松鶴部落,夏
天熱了,可以到河邊玩水、釣魚,從溪底可以看到美景、天然形成的七重天瀑布,玩累了可以坐在石頭上看滿山飛
舞的蜻蜓及各式各樣的昆蟲。
裡冷社區在地自然資源豐富,除了裡冷溪外,還有中部馳名的登山步道(阿冷山、唐馬丹山七重天瀑布)、觀
光茶園(八仙山)、農特產品等,具備發展社區生態村觀光的雄厚資本。結合社區豐自然資源,可積極規畫出一社
區人文、生態教育、健康步道的「多元知性部落教室」。
社區營造過程摘要:
第一階段(91年)社造工作的推動,經由社造員的穿針引線、居民自覺意識帶領的過程,開始提出自己想要
的社區雛形,社區價值也漸漸才被居民珍視,在這樣的模式下凝聚更多居民對社區的認同。
第二階段(本計畫)的社區總體營造重點工作方針,主要為持續發展部落原住民特色,在人文與景觀、文化與
產業中企及開闢轉機。
初階段著重於強化各項執行推動工作項目(點)橫向的相連結,企達其箇中潛在文化精髓,進而爭取外部重建
資源的投入,改善部落現有的困境,增進社區營造方向,建立一良好協力關係:部落人力與組織間的強化整合
(組織與人力)→意見衝突點分歧的化整為零(學習尊重)→社區環境綠美化(優質環境)→社區空間結合文
化特色與傳統技藝技術的裝置(部落特色與藝術的結合---泰雅風貌)。
計畫執行內容
強化社區營造工作團隊:
落實社區營造工作,方能永續地方發展。
持續辦理社區營造說明會、舉辦「部落會
議」共識活動、計畫之研習及社區參訪
。居民透過直接的參與活動、討論營造推動策略、意見交換,族群意
識共融,以瞭解社區的求,共構社區願景與理念規劃,並能重拾對社區意識的凝聚力。
社區學苑:文化傳承在社區總體營造推動中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延續第一階段教育課程之精髓,持續規
畫社區實際需求之相關研習課程(如母語教學、傳統〝編〞與〝織〞、泰雅美食創作與婦女成長班等),營造
社區行動學習殿堂,倡行終身學習,俾使居民對社區營造意義有更深入的認識。
發展原住民部落特色:營造社區特色,期達「社區泰雅化」、「泰雅社區化」。透過初階段傳統文物(泰雅
童玩)、房舍(穀倉、瞭望台、傳統竹屋)的課程研習與實際操作,營造具文化特色之社區。
影像紀錄的操作: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聲音影像的紀錄」無疑是社造推動過中與居民溝通間最好的橋樑。
透過此項課程的技術學習,社區人能隨因時空的變遷,將社區的人、事、物點點滴滴,經類比數位的原影、
音重現,永遠地紀錄保存社造歲月留下永不抹滅的記憶。
資訊能力的培養:培養社區資訊人才。透過科技的產物,開拓居民無遠弗屆國際視野,藉由社區電腦資訊研
習,社區網路的建置,以拉近城鄉差距,並培育社區人力資訊能力。
社區造街:社區景觀改造。社區全體動員參與設計操作,重新找回過去社群力量,遵循自然法則,以小(資
源)搏大(環境)之精神打造社區另一新風貌,改善環境綠美化(
生態工法)及巷道空間改造,巧奪天工造
景,營造社區風貌。
青少年文化體驗營:規畫部落青少年假(暑)期文化體驗營。依實際的需求及縝密的課程系列規畫,安排部
落青少年假期中做一深度內涵之文化探索,透過課程的洗禮,得以感受體驗文化內涵。
社區資源:
公益團體:台中縣和平鄉裡冷社區發展協會、真耶穌教會 裡冷教會、
台灣世界展望會中縣辦事處和平中心
文化古蹟:泰雅口簧琴工作坊
經濟產業:宗教觀光景點:大道院
休閒觀光:七重天瀑布、石屏谷瀑布、登山步道、棧道遺址、裡冷溪、蝙蝠洞
其 他:東海大學景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