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哈巫文教協會工作紀要(1999~2004)

黃美英 2004/10/18

  一、醞釀籌備

  1. 1998年12月,黃美英老師在守城社區租屋,成立「四庄文史工作室」,和族裔展開四庄文史調查,並積極推動噶哈巫族群的在地組織。

  2. 1999年8月,噶哈巫熱心人士召開籌備會議,並推選大成國中退休的潘宗昌老師擔任噶哈巫協會籌備委員會主委。

  3. 1999年9月20日晚上八點,在潘宗昌主委住宅召開第二次籌備會議。

  4. 1999年9月21日凌晨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噶哈巫協會之籌備工作受影響而停頓。
二、災後重建

  1. 「四庄文史工作室」轉型成「埔里災區連絡站」,協助救災與轉介資源。

  2. 1999年農曆11月15日,工作站協助守城社區舉辦中斷五十年的「番仔年」(豐年祭),暨南大學教務長徐泓及科技學院院長項潔贊助二萬元。

  3. 2000年3月,獲「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的核准與屏東縣政府的贊助,成為全盟的在地連絡站,定名為「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協尋專業團隊進駐守城社區,協助牛眠里、蜈蚣里的災後重建計畫。

  4. 2000年4月,重建工作站向世界展望會申請興建「四庄文化館」(或稱Kahabu之家)和「牛尾重建教室」之組合屋建築,作為重建團隊工作、居住及舉辦活動、會議之場所。

  5. 全盟補助,由守城社區工匠在於組合屋前庭興建改良式的「望高寮」,舉辦落成禮與「番仔年」(豐年祭)。

  6. 行政院文建會與南投縣文化局補助,完成「蜈蚣社區楓香公園」規劃設計案。

  7. 行政院文建會與南投縣文化局補助,完成「守城生活廣場與文化館」規劃設計案。
三、成立協會

  1. 2001年12月工作站結束之前,積極協助四庄人士籌組協會。

  2. 2002年初,召集四庄各社區人士成立「噶哈巫文教協會籌備委員會」,推選潘宗昌擔任籌備主委,為擴大各社區參與,強調民主化過程,舉辦八次籌備會議,草擬組織章程,並協議各社區的理事比例如下,蜈蚣(3 人):大湳(3人):守城(3人):牛眠(3人):牛尾(1人)。

  3. 2002年5月舉辦成立大會及理監事選舉,入會會員有253人,第一屆第一任理事長潘宗昌,黃美英義務總幹事。

  4. 2002年6月,南投縣政府核准立案。至2004年會員已有350多人。
四、團隊培訓

  1. 2002年文建會補助,推動「四庄風雲再起:埔里平埔農村文化重建與民俗團隊培訓計畫」。補助培訓團體包括:
    1. 噶哈巫母語歌謠舞蹈班
    2. 守城社區集英館金獅隊、幼獅隊
    3. 牛眠社區集英館民俗舞獅隊、幼獅隊
    4. 牛眠社區新興園北管樂團

  2. 2003年文建會補助,除延續上述社團之培訓,並推動「噶哈巫文化復振與農村產業發展計畫」,開辦四庄導覽解說班、美食班培訓課程,並舉辦「噶哈巫文化節」系列活動,包括美食展、四庄導覽解說活動,以及「噶哈巫祖居地尋根活動」,此是百餘年四庄族裔首度重返台中縣新社鄉祖居地巡禮,恭請「番太祖」(雕像)領隊,噶哈巫母語歌舞團、守城金獅隊、牛眠舞獅隊及新興園北管團皆出動,四庄族老與協會成員二百餘人租乘遊覽車,獲新社鄉民熱烈歡迎。

  3. 2003年12月財團法人921震災重建基金會補助、埔里鎮公所主辦「埔里多元文化節」,本協會執行「噶哈巫豐年節活動」。

  4. 行政院文建會、南投縣文化局補助「噶哈巫家族史與老照片蒐集計畫」。
五、結盟發展

  1. 參與平埔各族發起的「正名運動」,呼籲成立「台灣平埔族群委員會」。

  2. 2004年10月間,參與台南縣政府舉辦「平埔族會親」盛大活動。

  3. 黃美英總幹事獲行政院「教育百人團」社會服務項候選人。

  4. 蒐集出版噶哈巫家族史與老照片專書,見證噶哈巫家族的生存經驗。

  5. 籌組四庄青年團隊、培養幹部人才。

  6. 與仁愛鄉部落建立聯誼交流、社區營造經驗分享。

2003 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