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範圍:
此次由文建會提出第四區社造中心與社造點的執行方案,對長期缺乏資源整
合與協助的部落族群,是歷來僅有的重要機會,對具有理想實踐的原住民人士而
言,最關心的並不是經費的爭取,而是如何藉由社造中心的整合運作機制,落實
部落工作的協力,激勵與培訓族人的各項能力,期能具體執行各項任務,方能重
建族群的自信與尊嚴,達成部落意識重整與族群共榮的目標。
基於上述的深切體認,我們認為第四區社造中心應擔負的責任,以及應具備
的理解與能力,必然不同於以漢人為主的社造團隊。然而原住民社團過去雖然長
期在偏遠山區默默工作,但與外界大社會的互動較少,資訊有限,往往錯失爭取
公部門給予的機會,導致無法參與原住民相關的重要計畫。所幸,經過91年文建
會推動實施第四區社造計畫之後,不但讓第四區各部落營造點有了極大的轉機和
進展,也激發了原住民社團主動爭取第四區社造中心的構想。
92年第四區社造中心負責的17個社造點分佈幅員遼闊,分為大安溪流域、大甲溪流域、仁愛鄉泰雅族、布農族
,信義鄉布農族,阿里山鄉鄒族;北起苗栗縣泰安鄉麻必浩、象鼻部落,接下來大安溪三叉坑、達觀部落,大甲溪
裡冷、哈崙台部落、仁愛鄉眉溪、萬大、春陽、瑞岩、卡度、武界部落、大清境社區,信義鄉潭南、雙龍、豐丘部
落,南至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部落,主要為原住民鄉,其特點是多元族群文化背景,以及跨越行政區縣市鄉鎮、由
各大山岳、河川流域構成不同族群部落之區域環境特色。
|